ZENZA BRONICA 碧浪之家中型相機 645 ETRSi 完全解析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ETRSi + PE45-90mm/f4-5.6 ASPH

源起

 由於中型相機是一般用家很有興趣想接觸但又陌生的領域,可惜市面介紹的書籍、雜誌都很稀少,商家擺出來能看得到的相機、配件就更少。所以對廣大的潛在用家來說,幾無可容易入門的管道,多半只是片斷的知識和模糊不清的印象面而已。

 我自己是中型相機用家,從當初懵懂無知一頭熱地栽進來,到現在總算有了一點兒心得。自己常嘆能交流的資訊實在稀少,一方面奇怪不知中型相機用家都躲到哪兒去了,一方面怨嘆原廠和總代理只知賣相機,卻不願盡一些教育消費者的義務,買了相機後就是一路當孤兒般被丟到一邊被冷落著沒人要理睬。自從有了網際網路後,經由討論群中熱心的網友共同貢獻所知所學,才又像是有了被人關懷的感覺。原來像我一樣的人還真不少呢!

 這篇ETRSi的介紹從來沒有想過會是由我手中出來,或許是覺得網路相關的介紹太少了、或許是覺得總代理太懶該說的都沒講明白、或許是網路上一直沒有一個管道讓大家交流真正屬於來自用家使用者的感覺和心聲、或許是有感於《攝影家手札》站長STD長期熱心地貢獻,培育這塊每一位相機、攝影愛好者都想要的園地。所以才會願意先率先站出來介紹我使用中的相機和表達自己的使用心得。相信有更多合適寫器材評論的用家都默默潛藏在某處角落中,我願我的起頭會導引出更多優質的文章出來供大家學習參考。

 本文的介紹思及眾多網友尚未接觸過中型相機,想想從器材的種類、相機各部件的基本功能、到底片的使用等等,其實應該可以另闢專文來介紹了。所以此處會適量簡介一些基本概念,儘量清楚交待讓大家可以比較容易知道其功能為何。另外,我覺得一般雜誌多半是說好不說壞,也甚少談及使用心得感想等等用家真正想要知道細節,在這篇介紹中我加入了非常多我自己的看法,來表達一位使用者的真實感受。這裡面有許多個人主觀性的看法和評斷,難免有的地方有疏失、錯誤,還有請大家理性判斷和提出更佳建議。

ETRSi的歷史沿革

 BRONICA相機最早由日人Zenzaburo Yoshino於1959年創立,總共生產過的相機型號列示於下:

D(1959)、S(1961)、C(1964)、S2(1965)、C2(1965)、S2A(1969)
EC(1972)、EC-TL(1975)、ETR(1976)、ETR-C(1977)、ETRS(1978)、
EC-TL II(1978)、SQ(1980)、SQ-A(1982)、SQ-AM(1982)、GS-1(1983)、
ETRS-i(1988)、SQ-Ai(1990)、SQ-B(1996)、ETRS-i LE(1996)

 BRONICA於1995年被TAMRON公司買下,從此後新鏡頭的設計研發皆由TAMRON接手。至於本篇主角是645型相機,簡單介紹一下:
ETR(1976)、ETR-C(1977)、ETR-S(1979、1982)、ETRS-i(1988)

各時期的主要演進差別計有-
*觀景窗:AE(1976)、AE-II(1979)、AE-III(1994)
*鏡頭:E系列、E/MC系列(1978)、PE系列(1982)、PE(1995TAMROM加入後)
*機背:於1988更新過
*馬達捲片器:Motor Drive Ei(1976)、Motor Winder Ei-II(1988)

 BRONICA的輝煌過去,建議大家去看Robert M. Monaghan所維護的網頁:
《 Bronica Classic Medium Format Cameras》 http://www.smu.edu/~rmonagha/bronica.html

ETRSi的相機市場定位

 一般中型相機中,大家比較常用、曝光率較高的有645、66、67三種型式,你可以由附圖中看出,它們之間主要的差異是在底片的大小不同:

機型 畫面大小 比率 面積比
135mm 24x36mm 2:3 1
645 56x42mm 4︰3 2.7
66 56x56mm 1︰1 3.6
67 56x70mm 4︰5 4.5

相較之下,中型645相機的優點有:
*底片面積尺寸有一般135相機底片的2.7倍大,輕易就可穫得高成像品質照片。另外,底片尺寸比例(4:3)理想,合適放大照片(裁切部份少)
*中型相機中體積、重量最輕巧者。合適手持拍照,機動性高
*專業要求(職業用家)和方便好用(一般用家)中最能兼顧者
*645機型的設計使用方式、重量等等因素,是中型相機中最易被135mm相機用家所接受,是一般用家走入中型相機世界比較不費力、又容易上手的選擇。

ETRSi基本規格

基本組成部件:
機身(Camera Body)、鏡頭(Lens)、片盒(Film Back)、觀景器(View Finder)

常用附加配件:
馬達捲片器(Motor Winder)(或是快速手把Speed Grip)、閃光燈用的SCA386連接器(Adaptor)以及固定支架(Mounting Bracket)

ETRSi特色

 ETRSi是屬於中型相機中最小型的645單鏡反光相機(SLR)。目前有生產製造中型645SLR相機的廠家全部是日本品牌,如CONTAX645是99年才新推出的自動對焦645相機。而PENTAX則有手動對焦的PENTAX645及自動對焦的PENTAX645N。MAMIYA有手動的MAMIYA645 Pro TL及’99年底才推出的MYMIYA645AF。至於BRONICA則一直維持唯一的ETRSi,目前尚未推出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機型(目前也沒有任何自動化的消息)。

與其它家品牌的相機相比,ETRSi的特色有:

完全模組化設計

 模組化設計的好處是整台相機由不同組件構成,於是用家可以依據需求的不同來自由撘配組合,是功能/價格最具有彈性的設計。
模組化設計的好處計有:
1.鏡頭互換性
這個135SLR相機都有,是SLR相機最為人稱道的優點
2.底片互換性
這可能是135SLR相機用家最希望也能夠擁有的功能。ETRSi的片盒設計成類似鏡頭般可以半途拆卸自由互換,輕易達成同時使用不同種類底片一起使用的方便性。
3.觀景器互換性
135SLR相機都是固定式五稜鏡的眼平觀景器,在低角度拍攝時不是很方便。ETRSi則將這部份設計成模組化部件,並將測光錶也移入這個組件中。你可以依據需求來更換不同功能觀景器模組。

中型645相機中唯一的鏡頭快門相機

 絕大多數的相機是設計成快門內建在機身內,而ETRSi則是將快門設計在每個鏡頭內。它這樣做有好也有壞,看以下分析。
優點:
*由於機身少了快門價格較便宜
*由於快門是相機使用頻率最高的部件之一,與一般機身快門相比,快門像光圈般內建在鏡頭就可不必擔心快門損壞而造成相機工作停擺。
*由於中型相機的機身快門和反光板都相當大,造成的震動其實蠻可觀的。因此快門移入鏡頭可減輕拍照時造成的震動
有用家建議快門速度低於1/15秒就要使用反光鏡鎖(Mirror Lock)。
(至於鏡門快門對鏡頭的影響以及缺點,則列在鏡頭部份再說明)

645相機中唯一能拍135寬幅照片的相機

 只要是模組化設計的中型相機都提供此類照更小片幅底片的功能。但只有ETRSi有實做出此135寬幅照片功能。不同於一般傻瓜相機將底片上、下裁切一部份來達成寬幅照片的目的,ETRSi是擴充底片長邊由36mm至54mm。

相機外觀各部份介紹

基本模組部件:
機身(Camera Body)、鏡頭(Lens)、片盒(Film Back)、觀景器(View Finder)
常用附加配件:
馬達捲片器(Motor Winder)(或是快速手把Speed Grip)、閃光燈用的SCA386連接器(Adaptor)以及固定支架(Mounting Bracket)

 通常第一次購入時未更動配備下,相機的基本組合是機身+120片盒+75mm標準鏡頭+腰平觀景器(全新價格應<NT35000.-,算是最平價的645中型相機)。

機身(Camera Body)

 我們先來看看機身的各部份有什麼配件安排吧。首先正面中央的是大型BRONICA專屬四鉗插刀式接座。可惜目前無另外廠家有提供ETRSi的鏡頭,或是有製作可轉接到ETRSi接座的轉接環。在其左上方是閃光燈閃光同步接座(Flash synch socket),左下是鏡頭釋放按鈕(Lens release button),要拆下鏡頭時先按此鈕,再順時針旋轉鬆下鏡頭。右下方則是快門釋放鈕(Shutter release button)。這個按鈕有安全開關設計以防誤觸,上有小紅點若是朝上則是Lock,要逆時針轉90度後才能按下快門。

 機身右邊主要是軟片捲片桿,用於按下快門後捲動底片前進到下一張。另外正上方有重覆曝光撥桿(Multiple exposure lever),當你將撥桿下壓時,觀景窗內就會出現一根紅色指針告訴你目前處於重覆曝光階段。重覆曝光撥桿的前下方則是反光鏡鎖撥桿(Mirror lock-up lever)。講到這裡不由得有幾句話要說:

 機身右邊觀

 1.重覆曝光撥桿和反光鏡鎖撥桿由於外觀相同、距離又近,再加上沒有任何文字或是指示符號可供分辨,因此容易弄混。建議廠家加上代表重覆曝光的圖形符號來標示重覆曝光撥桿,以方便區別。

 2.反光鏡鎖撥桿的使用方法是相當失敗的設計,需要立即改進。它完全沒有考慮到可能潛藏引發的問題來預防用家不慎碰到發生。首先,它可以隨你高興只要按下去就立刻造成反光鏡上彈,但馬上你就發現事情不妙了,因為此時你可能還沒有對焦、測光、取景。通常你會直覺地撥回撥桿、重新上片,卻意外地發現浪費了一張底片。因為它完全沒有設計預防措施,導致你可能繼續出錯、繼續浪費底片。所以我列述可能引發造成浪費底片的狀況供用家使用上特別留意:

*不小心想按重覆曝光撥桿卻按到反光鏡鎖撥桿
(這點廠家一定要想辦法用標示區分這兩個外形相同、距離又近的撥桿)

*在測光、對焦、取景任一項工作未完成前就按下反光鏡
現行能將反光鏡復位而且不會浪費底片的方法有兩種:
1.取下片盒;撥回反光鏡撥桿、撥重複曝光桿、捲片前進、撥回複曝光桿;裝回片盒。
2.蓋上鏡頭蓋、按快門(最快快門+最小光圈)、撥回反光鏡撥桿、重複曝光桿、捲片前進、撥回複曝光桿。

*按下快門照完一張後忘了先撥回反光鏡鎖就捲動底片前進
(它會正常捲片,但一旦捲完片立即反光鏡就彈起了!)這是經常造成出現問題的元凶。因為你實在很難記住每照完一張就立刻先撥回反光鏡鎖,而且最重要的是相機設計上未做出未撥起反光鏡鎖前不能捲片前進的預防性保護措施。

 此外,你想想如果你要照好幾張慢速快門照片,每張都需要用到反光鏡鎖,你就必需得1.取景、測光、加對焦2.按下反光鏡3.按下快門4.撥起反光鏡5.捲片前進。然後下一張又是12345,順序千萬不能錯也不能少,否則…。你想這樣的操作合理嗎?人性化嗎?建議廠家這問題一定要改。

 至於一般用家能夠做的是請緊記清楚上述5項內容和順序,當作口訣記熟。操作時邊覆頌口訣邊機械式的操作就可少出錯。

 來到機身上方,中央是觀景器所在位置。右後方有一觀景器釋放按鈕(Finder release button),用於拆裝觀景器時使用。左邊中央是快門速度顯示窗,1/500~1/2秒是白色顯示,1s~8s和B快門是用橘色顯示,提醒你這是慢速快門。

 機身左面觀

 機身左邊最主要的是快門選擇鈕(Shutter speed dial),它是配合快門速度顯示窗在用的。快門選擇鈕後方就是電池電力檢查按鈕(Battery check button),當你按下時理應觀景窗內有一個小紅燈會亮,代表電力充足才對。正中央下方是快門線旋入插座(Cable release socket)提供一般快門線連接,方便慢速或是長時間曝光釋放快門以減少震動。快門插座後方是ETRSi這個型號才有的TTL閃燈攝影SCA連接孔(SCA connector)。它的功能留待後面閃燈攝影時再詳細介紹。而在SCA連接孔後下方的則是片盒釋放鈕(Film back release button),當片盒插上擋光片後,按下此鈕就可取下片盒。

 最後來看機身底部。這兒有一塊稍微凸出的長方形金屬製的腳架連接座,金屬底板中央靠前方的是小型1/4吋的三腳架螺絲孔,後方則是電池室,內部是使用6V的4LR44電池。底板右側有預留了4個和馬達捲片器(或是快速手柄)相接的接點。

電力使用

半電子化的機械式相機

 ETRSi摸起來、用起來怎麼都像是一台機械相機。但是其實它內部許多地方運作都已是電子化的方式在運行。首先是快門的控制和動作就已是完全由電力在推動,從最快的1/500秒到B快門,都需要用電力推動,都要耗電。此外,相機的測光觀景器也是使用機身上的電池電力。只有捲片前進、反光板上彈復位動作是保留用手動機械力量推動運作。

就快門運作來講有兩點要注意:

*相機幾乎完全省略手動機械上快門、再釋放的功能,只保留1/500秒機械快門。所以沒電時,只有1/500秒可用(應該講不管你怎麼設定,都是1/500秒)。

防範缺電的對策
1.上上之策是多帶備用電池。
2.機身上有電力檢查鈕、觀景窗有電池不足警示,都可事前告知你要及早準備。
3.額外準寒地用的外接電池盒,以確定電池電力供應不受氣候條件影響。

 總之,最好不要沒電,否則就只剩1/500秒快門,那就不好玩了。
*任何長時間拍攝就會耗用電池電力。所以B快門的使用要特別注意電力耗竭的可能性。

B快門和長時間曝光(TE)使用時機的差別

 曝光時間超過1min即建議使用TE功能以節省電力消耗。
有關鏡頭上的TE長時間曝光用的鏡頭快門鎖設計和使用,留到鏡頭部份再詳述。總之,B快門就是要吃電,但使用鏡頭TE功能就是完全不耗電。

给毒镜头投稿

给毒镜头投稿:

镜头测试样片的量还是太少了,如果大家有老镜头新镜头的测试照,使用心得、评测报告、以及您自己觉得满意的照片,都可以投稿给我们,我们可以在网站和公众号发布,您可以微信投稿或者点击上面的图片给我发邮件,内容为样片、您的介绍、个人介绍、器材简介等。希望大家能多给我们一些帮助和支持。(点击马上投稿>>>

毒镜头资料共享库



关注毒镜公众号获取毒镜头资料共享库网盘链接
如果失效大家给我留言,资源随时更新。


6 年 ago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